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一角,我们见到了刚刚结束训练的费若秋,这位曾经在法国剑坛崭露头角的击剑运动员,如今褪去比赛服,换上简约的针织衫,正专注地整理着经济学笔记,若不是那双特有的、属于运动员的坚定眼神,很难将眼前这个书生气的年轻人与赛场上那个凌厉的"旅法剑客"联系起来。
从剑道到校园:一个出乎意料的选择
2023年,当费若秋在法国击剑界上升势头最猛的时候,他突然宣布暂别职业赛场,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学位,这一决定让法国击剑协会和他的众多粉丝感到惊讶。
"很多人问我是否遇到了伤病或是失去了对击剑的热情,"费若秋微笑着回忆,"事实上恰恰相反,正是对击剑的热爱让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我意识到,要想真正理解这项运动的未来,我需要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在哥大的日子里,费若秋保持着严格的日程安排:早晨六点起床进行体能训练,上午课程,下午图书馆学习,晚上则进行技术训练,他甚至在校园里组建了一个击剑兴趣小组,每周三次指导对击剑感兴趣的同学们。
文化碰撞:巴黎到纽约的过渡
从浪漫的巴黎到快节奏的纽约,文化过渡并非易事,费若秋坦言最初经历了不小的文化冲击。
"法国的击剑训练更加传统,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完美;而美国的方式更加实用和灵活,"他比较道,"这种差异最初让我困惑,但现在我意识到这两种视角的结合让我成为了更全面的击剑手和思考者。"
费若秋还提到了学术生活对他的影响:"经济学中的博弈论实际上与击剑战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关于预测对方行动、制定最优策略的艺术,这种跨领域的发现让我兴奋不已。"
双重身份:运动员与学生的平衡之道
作为一名全日制学生和职业运动员,时间管理是费若秋面临的最大挑战,他透露了自己保持平衡的秘诀:"关键不是挤出更多时间,而是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我使用番茄工作法,将一天分成若干专注时段,交替处理学术和训练任务。"
哥大体育部主任助理玛丽莎·汤普森对我们表示:"费若秋展现了非凡的纪律性和智慧,他不仅保持了优秀的学业成绩,还帮助我们提升了校园击剑项目的水平,他的跨文化背景和职业经验为校园带来了独特价值。"
未来愿景:搭建中法击剑交流的桥梁
虽然暂时远离职业赛场,费若秋对击剑运动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毕业后继续职业击剑生涯,但同时也在筹备一个连接中法击剑交流的项目。
"中国和法国都有悠久的击剑传统,但交流还不够深入,"费若秋解释道,"我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双重背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两国的年轻击剑手有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
他特别提到科技对击剑运动的影响:"这是我目前在哥大特别关注的领域,运动科学和数据 analytics 正在改变训练方式,我希望能够将这些前沿知识引入到传统击剑训练中。"
重返赛场的计划
关于重返赛场的时间表,费若秋表示他计划参加2025年夏季之后的重要赛事。"学术生涯给了我重新思考战术的机会,我发现自己对击剑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身体素质需要时间恢复,但心理和战术层面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准备得更好。"
他透露正在研究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新型训练方法,将传统击剑技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结合。"这可能是我对这项运动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对于年轻运动员在体育与学业之间的选择,费若秋建议不要将二者视为对立关系。"体育和学术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体育培养的纪律性、抗压能力和战略思维对学术极有帮助;而学术训练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能提升运动表现。"
他特别强调:"现代运动员需要是多面手,运动生涯是短暂的,但知识和思维能力将伴随你一生,最好的投资是同时发展你的身体和心智。"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采访的时候,费若秋背起背包准备前往训练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运动员的缩影:不再局限于单一身份,而是在多个领域追求卓越;不仅追求奖牌,更追求对运动的深度理解和持久贡献。
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或许看似偏离了传统运动员的轨迹,但很可能这正是未来顶尖运动员的发展方向——在赛场上犀利如剑,在学术领域锐意进取,在不同文化间自如游走,这位旅法剑客的求索之路,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21世界的全面发展的运动员。